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人間四月天》音樂詩會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弦凝指咽聲停處,詩詞傳情萬千重。4月5日,恰逢草長鶯飛、氣清景明的時節,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人間四月天》音樂詩會在國家大劇院隆重上演。
樂團常任指揮葛亞南執棒,古琴演奏家趙家珍、青年大提琴演奏家薛琦,特邀朗誦藝術家李立宏、李洪巖、董麗娜、鄭偉,與樂團攜手呈現一場氣勢磅礴、浸潤心靈的聽覺盛宴。本場音樂會的一大亮點是藝術家將精心編配的民樂作品與經典詩詞完美融合,在悠揚的民族音樂映襯下,古琴、大提琴、琵琶、二胡等樂器與樂團攜手奏響“人間四月天”的美妙樂章,慷慨激昂、潤物細無聲的詩詞名篇,在朗誦家飽含深情的演繹下、帶給廣大觀眾蕩滌心靈的藝術享受。
音樂會開篇,民族音樂勾勒出《國風》的錦繡山河,樂曲以傳統古琴曲《梅花三弄》的主題為動機,運用雙主題展開變奏的寫法交織在豐富變幻的和聲色彩進行中,層層遞進、錯落有致,“弘中國之風骨、揚民族之精神”。
李立宏朗誦《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聆聽民族管弦樂的恢弘織體,樂聲如水流淌過《春江花月夜》的詩句,將“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思化作音符的漣漪。朗誦藝術家李立宏用詩意的語言勾勒出浩瀚空明的意境。民族管弦樂《月亮歌》的靈感來源于中國少數民族哈尼族對月亮的崇拜。作曲家通過音樂語言展現了月亮的“靜、明、行”特質,既有靜謐的夜曲風格,又蘊含流動的韻律感,表達對自然與生命的思考。
古琴演奏:趙家珍
《俠風禪影》是中國廣播藝術團駐團作曲家白浩鈺為古琴演奏家趙家珍量身創作的一首古琴協奏曲,琴曲中融合了俠客的豪氣,又不失佛禪的意韻。古琴的靈動灑脫和樂隊的恢宏氣勢相輔相成。
李洪巖朗誦《滿江紅》
南宋名將岳飛的《滿江紅》,在朗誦藝術家李洪巖鏗鏘有力的吟誦與民族音樂的多層次鋪墊中迸發激情。詩詞與民樂交織,以排山倒海之勢,重現“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壯懷激烈。民族管弦樂
大提琴演奏:薛琦
在樂隊的合奏下,大提琴用磁性的聲音淺吟低唱、青年大提琴演奏家薛琦深情款款的演奏,與朗誦藝術家娓娓道來、韻味十足的詩歌默契融合,將《人間四月天》的美妙意境演繹得入木三分。
董麗娜朗誦《你是人間四月天》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將心中的愛以一幅幅四月天優美的畫面作比,節奏明快的排比句式將畫面巧妙連接,情感如水面漣漪層層疊疊蕩漾起伏。朗誦藝術家董麗娜用清澈靈動的聲音 ,將觀眾帶入四月天的芬芳與娉婷,詩歌以抽象的愛和希望來比喻心中的你,聞聽美不勝收。
鄭偉《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詩詞起句陡然發問似雷霆萬鈞、破空而來,如熔巖沸騰、奔涌而出。朗誦藝術家鄭偉的聲音演繹讓觀眾在聆聽中穿梭時空,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懷與深沉情感。民族管弦樂《憶》的旋律里流淌著無盡的思索,仿佛在耳畔縈繞著愛人輕吟的歌。
四位朗誦藝術家攜手朗誦《讀中國》,在結尾的詩句中更是邀請全場觀眾高聲誦讀,將音樂會的氣氛推向高潮。民樂版《我的祖國》激動人心的旋律響起,如同黃河奔涌、又似長城巍峨,通過指揮與樂隊默契合作的傾情演繹,匯聚成優美動人的詩篇。觀眾們側耳傾聽、用心共鳴、掌聲雷動,在民族管弦樂的浩瀚與詩詞的雋永中,品鑒東方美學的精神意境。
《人間四月天》音樂詩會將民族音樂與經典詩歌在舞臺上融合呈現,既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度激活和個性化表達,更是在當代語境下實現了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雙重價值。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引導青少年觀眾通過音樂賞析切身感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堅定文化自信、振奮民族精神。